国际尿素价格在一年内翻了一番!全球食品价格在15个月内上涨了40%
国际天然气生产的短缺刺激了其价格飙升。特别是根据欧洲天然气交易的基准,自1月以来,荷兰财产转移基金(TTF)中心的天然气价格上涨超过250%。
如此快速上涨的势头不仅直接导致了包括石油和煤炭在内的能源价格上涨,还开始影响其他相关产业链的供需情况和价格趋势,尤其是直接刺激国际化肥和农产品的价格。
尿素、氯化钾和草甘膦的价格在过去一年几乎翻了一番。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9月份的统计,全球食品价格在过去15个月上涨了40%。
欧洲天然气价格的飙升引发了连锁反应,导致一些化肥公司被迫减产甚至停产。
目前,奥地利化肥生产商Borealis正在削减氨的生产,这加剧了整个欧洲大陆本已紧张的供应情况。荷兰化肥巨头OCI最近表示,高生产成本导致Herren工厂的一些氨生产设施关闭;全球最大的氮肥厂CF Industries直接关闭了两家工厂,甚至许多小型能源供应商和英国的化肥厂也关闭了。
英国信息分析解决方案提供商IHSMarkit估计,目前欧洲关闭的合成氨生产能力总计为460万吨每年。
在过去的十年里,由于国际肥料市场供过于求,肥料价格保持相对稳定。如今,化肥的价格以令人振奋和刺激的方式上涨。自去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际能源(如石油和天然气)价格的持续上涨,化肥和农药的价格也持续高位运行。尤其是自2021年6月以来,价格上涨加速,达到了过去十年的最高水平,而目前供应依然短缺。愈演愈烈。
"化肥价格越来越离谱,所以我不需要的时候根本买不起。这秋天,几亩地的作物一斤肥料都没有施,所以能收多少啊!" 中国农民王三元对化肥价格的飙升非常抵触。他表示,如果秋天化肥价格不下降,小麦就不会施用底肥,粮食也不会有足够的保障。总之,他并不指望通过种粮来赚钱。
如果越来越多的农民因化肥价格飙升而减少化肥投入,后期必然会出现粮食产量下降的情况。直接种植成本的增加进一步推高了国际食品价格的上涨。中国国内主食市场也显著反弹,尤其是玉米。自中秋节以来,玉米市场迎来了一波上涨趋势。
为了确保粮食的播种和收获,世界上许多国家采取了一些措施以确保肥料生产和价格的稳定。
在9月22日,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其他13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做好一段时间内国内化肥供应和价格稳定工作的通知》,要求确保化肥的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对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和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整体形势至关重要。
在《通知》中,国家明确指出,相关部门要监督和指导区域内的国家化肥商业储备企业严格按照储备管理措施开展工作。化肥进口公司必须积极扩大化肥进口,并有序释放库存。从这一措施可以看出,国家已经开始关注化肥储备问题,并优先确保国内化肥供应和价格稳定。
泰国政府也在努力确保化肥价格的稳定。泰国商业部的“农业化肥商业降价”项目的实施时间从今年7月1日延长至8月31日,再到今年10月31日。在此期间,通过农业合作社、社区企业和其他农业机构向农民销售廉价化肥。旨在帮助受到化肥价格上涨问题影响的农民。
根据菲律宾媒体的报道,菲律宾正在考虑进口化肥,并通过政府补贴以成本价出售给农民,以缓解近期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飙升的问题。菲律宾农业部长达尔表示,农业部正在研究降低国内市场化肥价格的措施。
可以说,在国际肥料市场短缺、价格将继续上涨的情况下,下一步将继续刺激国际粮食价格。(卢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