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新能源的崛起!中国已投入运营的新能源储存项目装机容量超过870万千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加大基于大型风能和太阳能基地的新型能源供应和消费系统的规划和建设,周边要有清洁、高效、先进的节能煤电厂支持,并通过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电线路来促进。今年以来,随着一系列重大能源项目的积极推进,新能源的供应能力持续增强,消费水平稳步提升,加快了中国新能源系统的建设步伐。
目前,国内许多地区正经历高温天气,但尽管用电负荷持续增加,电力供需基本保持平衡。在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的大厅里了解到,风电和光伏等清洁能源在今夏的电力供应中占比近30%,成为可靠电力供应的重要保障。
这一成就是与中国新能源供应能力的提升和消费水平的改善密不可分的。从1月到5月,中国风电和光伏的累计装机容量超过800百万千瓦,在新能源装机容量方面保持世界领先地位。风电和光伏的利用率分别达到96.6%和98%。
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国能源部门的发展,着力推动中国现代化,并与全球低碳能源转型的趋势相契合。他创造性地提出了新的能源安全战略,并亲自指导能源革命。他强调需要加快新型能源系统的规划和建设,更加突出推动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性,提高新能源的供应和消费能力,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方向。
如今,聚焦于沙漠、戈壁和荒地,黄河上游和河西走廊正在形成七大新型能源基地。依靠丰富的海上风能资源,山东半岛、长江三角洲等五大海上风电基地正在开发中。此外,以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为中心的两个综合水风电基地,以及位于西南藏区和中国东南部的基地也在加速建设,依托西南地区的水电基地。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王大鹏表示,建设大规模新能源基地对于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至关重要。这些重大项目将在中国新型能源系统的建设中发挥“主力军”和“支柱”的作用,不断增强新能源的稳定和充足供应能力,推动新能源的快速崛起。
为了确保新能源的有效利用,今年在可再生能源的监管政策体系方面加快了改善,同时对新电力系统、储能和氢能标准的研究持续增强。从政策、技术和机制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努力,以推动新能耗系统的建设。
近期,来自白鹤滩到浙江的±800千伏特高压直流项目已全面投入运营,输电能力提升至800万千瓦。目前,白鹤滩水电站周围已建立两条能源“空中走廊”,形成1600万千瓦的输电能力。来自白鹤滩水电站的清洁能源可以大量输送。
今年上半年,中国启动了三条特高压输电线。第一条是“沙戈沙漠”风光电基地的特高压输电项目和世界最高海拔的特高压直流输电项目。这些项目的建设增强了新能源的跨区域输电能力。截至目前,中国已完成并投入运营超过30条特高压输电线,初步形成了“从西向东输电,从北向南供电”的格局,跨省和跨区域的输电能力超过3亿千瓦。
此外,今年,中国还加大了推动储能建设的力度。锂离子电池储能和压缩空气储能等新型储能装置持续增长。目前,全国新能储能项目的装机容量已超过870万千瓦。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中心副主任陶叶表示,随着新能源供应和消费体系建设的加速,中国新能源体系的绿色基础基本形成,推动中国主要能源的转型,从化石燃料转向非化石燃料,巩固中国能源安全的基础。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非化石燃料发电装机容量的比例现在占总装机容量的50.9%,历史上首次超过化石燃料。国家能源局预测,今年,风电和光伏装机将增加约1.6亿千瓦,发电比例将达到总社会用电消费的15.3%。单位GDP能耗将同比下降约2%,从而带来更安全、更绿色、更高效的能源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