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的供应量少,价格高。如何确保秋冬作物的正常生产
第四,秋冬种植期间的供应可能会紧张。下半年将新增生产约230万吨氮肥。然而,考虑到冬季对薄膜材料的强劲工业需求以及其他能源和环保限制,农业用氮肥的供应有所减弱;略有下降,但进口货物的数量将缩减;复合肥企业普遍面临钾肥原材料短缺,原材料价格上涨也使得小规模复合肥企业在早期库存不足。总体来看,今年秋冬季节的肥料供应比往年更为紧张。
2. 肥料价格将继续保持高位
自今年春耕以来,化肥价格一直处于过去十年的最高水平,后期可能仍将保持高位。根据国家供销合作社的监测,8月第四周尿素的批发价格为2702.8元/吨,环比下降1.78%,同比上涨53.3%;双氨磷酸的价格为3558.1元/吨,环比下降0.06%,同比上涨38.6%;国内氯化钾的价格为3601.0元/吨,环比下降4.6%,同比上涨90.1%;复合肥的价格为2902.7元/吨,环比上涨0.23%,同比上涨16.0%。尽管当前价格已连续两周呈现出见顶回落的趋势,但放松的空间有限。
肥料价格保持高位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方面,原材料价格上涨。由于一些国家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肥料生产所需的商品价格上涨。8月初,无烟煤和液化天然气的价格分别为1447.1元和5402.5元,同比增长73.3%和111.6%。
另一方面,国际高价格在推动。受到疫情影响,国际粮食贸易减少,各国增加了粮食支援政策,显著增加了对肥料的需求。8月19日,波罗的海小颗粒尿素、美国坦帕港二铵和波罗的海氯化钾的平均离岸价格分别为每吨412.5美元、672.5美元和345美元,分别上涨了64.0%、100.8%和109.1%。国际市场上化肥的高价格不仅刺激了中国企业的肥料出口增加,也提高了国内市场的价格预期。
3. 秋冬肥料市场的不利因素分析
首先,钾肥的紧张价格影响了肥料的储备和使用。中国对钾肥的进口高度依赖。今年2月签署的钾肥进口合同价格为每吨247美元,而目前白俄罗斯氯化钾出口到巴西的CIF价格为每吨680美元,出口到东南亚的价格为每吨450美元。中国已成为价格。在低迷时期,国际供应商推迟了发货,导致今年中国氯化钾港口库存整体呈下降趋势。从5月底到现在,库存已降至220万吨以下,而去年同期约为285万吨。此外,欧盟对白俄罗斯钾肥出口实施制裁,并限制通过立陶宛克莱佩达港出口白俄罗斯钾肥。后期市场形势不容乐观。根据监测,自6月初以来,中国国内钾肥价格上涨了48.9%。高价钾肥在一定程度上延迟了经销商和复合肥公司在秋冬种植期间的备货。
其次,成本过高,价格倒挂,复合肥的库存紧张。复合肥企业大多根据订单生产,而原材料的高价使得企业减少储备,以应对原材料大幅波动带来的风险。目前,出现了订单价格低于生产成本的倒挂现象,一些企业表示可能会推迟肥料储备。如果集中采购被推迟,则需要警惕天然气等能源供应紧张与原材料集中采购等因素的结合,这将继续推高化肥价格。复合肥企业所需的钾肥材料准备价格紧张,这对全价饲料加工企业和中小型企业产生了更大的影响。早期的晚期备货可能会导致秋冬种植期晚的地区肥料供应滞后。
第三,环保压力和煤炭指标影响供应链结构。作为尿素产量最高的省份,由于环保和煤炭限制,内蒙古的生产能力显著下降,这导致“肥料大用户”东北地区的采购减少。西南地区的磷肥企业购煤困难,因此从新疆等地购买,无法形成长期固定合同。
第四,一些公司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已转向生产。目前,氮肥相关产品的合成氨平均出厂价格为4319元/吨,同比上涨79.9%;三聚氰胺的平均出厂价格为13152元/吨,同比上涨157.9%,增幅远超氮肥。一些氮肥公司选择转产以减少氮肥产量。磷酸复合肥生产所需的硫资源超过2/3依赖于进口。8月份硫的平均到岸价格为215美元/吨,同比增长198.6%。由硫(硫酸)生产的磷酸更倾向于高附加值的新能量电池,这也挤压了磷酸复合肥生产的原料空间。
4. 相关建议
一是继续细化措施,确保化肥供应。对于化肥产品以及生产化肥所需的基础产品,如元素肥料和包装袋,在疫情期间,铁路应优先保障运输;向农业物资长途运输路线和高风险地区的司机公布运输部门的协调热线;指导国有原材料和能源供应公司与重点化肥企业签订长期协议。
第二点是在秋冬种植期间严格控制肥料产品的质量。由于原材料成本高,个别公司可能会调整原有的高浓度复合肥料产品以降低养分含量,特别是钾含量。必须警惕复合肥公司暗中降低养分的虚假标准,并加强秋冬种植期间复合肥产品的质量监督。
第三点是适当释放一定数量的钾肥储备。考虑到钾肥与其他肥料价格上涨的差异以及市场的常规趋势,相关部门已对一些肥料公司进行了访谈,以调查涉嫌涨价的情况。建议鉴于市场价格高企,进一步协调主要钾肥进口公司,增加市场投放力度,稳定价格。
第四点是在冬季奥运会期间提前协调企业生产。冬季奥运会恰逢2022年春季农业肥料生产的高峰期。在此期间,能源供应和环保要求可能导致周边一些肥料企业的生产紧张。建议尽快进行协商,提出符合环保要求的措施,以确保冬季奥运会期间肥料的生产和供应。1. 秋冬季化肥供应预计低于近年来的正常水平,中国国内肥料行业生产能力充足,供需总体平衡。然而,由于原材料价格高企、新冠疫情、出口同比大幅增长以及肥料价格持续上涨,今年的产量与正常年份同期相比有所下降。首先,上半年整体产量下降。从1月到6月,中国的化肥产量为2781.7万吨(纯形式减少,以下同),同比下降2.1%。按品种来看,氮肥、磷肥和钾肥的产量分别为1941.3万吨、488.2万吨和346万吨,分别同比增长2.8%、下降17.2%和下降2.1%。磷肥的产量显著下降。其次,生产和流通库存有所减少。8月初,尿素生产企业的库存约为24.6万吨,同比减少24.9万吨,处于相对低水平;磷酸二铵生产企业的库存与去年同期相比也减少了2.6%。在流通环节,国家供销合作社系统的肥料整体库存在7月底同比减少32.8%,其中钾肥同比减少57.6%。一些制造商报告称,目前肥料的单价相对较高,许多下游经销商的库存与往年相比有所减少。第三,化肥净出口数量增加。从1月到7月,中国化肥的累计出口量(实物量)为201万吨,同比增加39.7%;累计进口量为598万吨,同比增加1.7%,其中钾氯化物累计进口量为507万吨,同比增加7.9%。这占肥料总进口的84.8%。化肥的净出口量为1403万吨,同比增加66.2%。出口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国内肥料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