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市场被颠覆,国内尿素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根据外国报道,吉尔吉斯斯坦于2月22日决定暂时禁止向欧亚经济联盟以外的国家出口肥料,期限为六个月。3月10日,俄罗斯宣布将暂停部分肥料出口,并对部分肥料实施出口配额。几乎在同一时间,乌克兰于3月12日宣布对所有类型的肥料实施临时出口禁令。同时有消息称,俄罗斯将在4月6日延长肥料的出口配额,直到2023年春季。国际肥料市场一时间被颠覆,国内尿素市场也未能幸免。
内外联动,国内鸡舞
根据数据,俄罗斯自2020年起已取代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尿素出口国,占全球市场贸易量的14%。根据金联创的统计,俄罗斯是全球最大的氮肥出口国,第二大钾肥出口国,以及第三大磷肥出口国,而我国自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进口的钾肥占其总进口的半数以上。可见,短期内国际肥料市场的情况发生了急剧变化,国内肥料现货和期货价格不仅难以独立生存,甚至已经开始起伏不定。
在2015年,国内尿素厂的生产能力达到了峰值,在同期达到约8900万吨的历史极值。同一时期的产量高达7533万吨。行业整体的产能利用率高达84.64%。随后,在环保政策的影响下,国内尿素的生产和销售出现下滑,难以展现往日的风景。金联创信息认为,预计到2022年,国内尿素厂的有效生产能力将略微增加至约7500万吨,但由于多种不利因素,行业整体的产能利用率可能下降至约70%,年产量可能下降至历史低位,约5300万吨。
可以看出,尽管2022年国内尿素厂的生产能力相当于2015年最高值的84%,但同期的产量仅占2015年生产能力的约70%。过去七年,国内尿素厂的闲置率增加了16%,而产量下降了30%。
预计到2022年,国内尿素的出口量可能显著下降至约450万吨,仅占2015年1374万吨最高出口水平的约32%。从确保当前国内市场环境下的供应和价格稳定的角度来看,国内尿素生产能力的利用率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我们不仅可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还有强大的价格优势占据国际市场。
国内保障供应和稳定价格的政策可以产生很大影响
还有早前的消息,自去年10月15日起,海关总署已将尿素肥料品种纳入《出口商品必须检验目录》(即出口法定检验)。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信息,今年3月22日,化肥保供稳价工作机制第二次会议要求,根据今年春季化肥保供稳价的情况,要从化肥的生产、供应、储存和销售入手,采取多种措施巩固各方面的责任,做好春耕化肥的保供稳价工作。
预计2022年我国尿素市场的表观消费将超过4850万吨,仅占2013年6300万吨历史高位的约76%。国内尿素市场需求仍处于缓慢下降状态,但下降幅度持续收窄。
从农业节气的角度来看,我国大部分土地位于北半球的温带,大多数农作物的种植期集中在第二季度,而国内尿素市场维持供应和稳定价格的压力也在此时集中。遵循政策要求高于一切的原则,期望尿素现货价格在第二季度保持独特是不现实的,肥料法律检查政策的实施也基于此。我们认为,从多年尿素出口的月度数据来看,我国尿素出口峰值大多集中在每年的第三和第四季度。特别是从经济复苏的角度来看,如果国际市场仍然缺乏尿素的供需,而国内的作物种植期已经过去,国际尿素市场的需求将会急剧增加,尿素出口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