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的价格普遍明显上涨,但钾肥的价格上涨较慢。
在早期国内钾肥价格上涨的新一轮之后,市场进入了一个高位坚挺的平稳趋势。尽管价格仍然有继续上涨的意愿,但涨幅相对有限。当钾肥逐渐进入稳定阶段时,另一方面,作为原材料的氮肥和磷肥价格却大幅上涨。可以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从价格趋势来看,经过三月份小幅波动后,氯化钾的价格一路缓慢上涨。除了大颗粒外,当市场陆续结束时,涨价幅度有限,其他品种价格均在上涨。到目前为止,港口60%氯化钾的价格大多在4,850-4,950元/吨,包括老挝白钾,而港口62%氯化钾的价格大多在5,300-5,350元/吨。尽管国内盐湖的官方报价在五月底没有调整,但即使货源仍然有限,市场价格仍在上涨,60%晶体的市场价格大多在4,700元。然而,在如此高的价格下,下游工厂的普遍接受度显然减缓了。
在五月, downstream 复合肥厂主要生产高氮肥,氯化钾的消费显著下降。加工厂和化工厂对氯化钾仍有一定需求,但整体采购基于需求。在高价位下,下游工厂操作谨慎,需求方没有明显的利好支撑。
在成本压力下,硫酸钾持续上涨。
随着氯化钾的持续增加,硫酸钾生产商的成本压力越来越突出。如果将目前港口的氯化钾价格结合起来,曼海姆生产商的售价至少在400元/吨的水平上处于倒挂状态,因此硫酸钾生产商不断推高市场价格。
从硫酸钾的价格图表可以看出,尽管硫酸钾的价格持续上涨,但早期的涨幅相对缓慢,自四月底以来硫酸钾的价格明显被推高。此外,资源型生产商的报价也在不断上涨。中盐的52%氯化钾粉到货价为5200元/吨。工厂将于月底进行夏季检修,计划在九月份恢复生产。工厂的货源相对有限。在运营率仅为40%时,相应的曼海姆硫酸钾生产商不断抬高价格,而52%粉状硫酸钾的出厂价大多在5200-5300元/吨。然而,即使以这个价格成交,生产商仍然处于倒挂状态,仍需下游工厂采购需求的支持。
总体来看,在氮肥和磷肥价格飙升的市场中,钾肥的趋势并不算过于剧烈。尽管上涨趋势有所缓和,但仍处于所有肥料原料的高价位。然而,价格支撑仍需下游需求。在传统的第二季度淡季,钾肥的需求已经缩小,市场可能会维持在供需疲软、相互制衡的状态。